不锈钢U型管表面的确可能出现麻点,这和材料特性、加工工艺及管子使用环境有关。
先来说麻点腐蚀是什么,麻点腐蚀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局部电化学腐蚀现象,其典型特征表现为表面形成直径0.002-0.2厘米的垂直侵蚀点。在不锈钢U型管上,麻点通常表面呈现灰黑色的圆形浅凹坑,直径约0.3-1.0mm,深度0.3-0.5mm。常出现在局部厚截面、拐角和内孔处,严重时可遍布整个表面。麻点区域含有硅酸铁、硅酸锰及硅酸铬等化合物,主要由磁铁矿(Fe3O4)和铁铬尖晶石(FeO·Cr2O3)组成。
那因什么产生?
一.材料因素
原料质量问题:炉料生锈严重或回炉料使用比例过大,导致金属液中氧化物含量过高;脱氧不彻底,脱氧剂选择不当或加入量不足,使金属液中残留过多氧化物;材料中硅含量异常增加而锰含量极少,形成硅酸盐夹杂物。
成分偏析:铬(Cr)含量低于20%、镍(Ni)含量低于10%的不锈钢更易出现麻点;碳(C)含量控制不当(>0.08%)会促进碳化铬析出,形成贫铬区。
二.工艺因素
加工工艺缺陷:抛光轮质量不合格或使用不当,导致表面受力不均匀;机械内部细小颗粒(打磨残留物)未及时清理,造成二次损伤;焊接工艺不当,热影响区经历425-815℃敏化温度区间。
三.环境因素
腐蚀介质影响:
氯离子(Cl-)环境会破坏钝化膜,加速局部腐蚀;含硫环境中硫元素会促进敏化腐蚀过程。
温度条件:
长期在425-815℃温度区间工作,导致碳化铬析出;温度每提升10℃,腐蚀速度约增加1-3倍。